【新鼎高级中学】2025年清明节放假通知及温馨提示
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祭祖节等,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。
一、清明节放假安排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,结合学校实际情况,现将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:
放假时间:
4月4日-4月6日
二、清明节气由来和习俗
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“时年八节”之一。它与端午节、春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,也是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墓祭”之礼,后来民间亦相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。2006年5月20日,经国务院批准,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具有丰富的习俗和文化内涵。在传统文化中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?
(一)扫墓祭祖
扫墓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,人们会为故去的亲人扫墓烧纸,有些地方还会给土坟填土加固。
这一习俗源于寒食节,后与清明节合并,成为清明节的传统习俗。
清明节俗称祭祖节,与中元节、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。
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秋二祭;春为清明,秋为中元。自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,敬天法祖与祭祖报恩就成为了清明节的元素,是超度历代宗亲、普度亡魂、施食焰口的重要时节。
这一时节,祭祖者、缅怀者、发心者、祷告者、还愿者均宜焚香祭拜,参加斋醮道场,是普济功德的大日子。

(二)踏青
清明节正值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是踏青郊游、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。在旧时,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。
(3)植树
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自古以来,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。
(4)插柳戴柳
过去在清明这一天,家家都要在门前挂上柳条,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戴上柳枝。
插柳于户,可以驱邪祈福;戴柳于首,寓意留住青春。

5、放风筝
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每逢清明时节,人们不仅白天放,夜间也放。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,像闪烁的明星,被称为“神灯”。
6、荡秋千
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。

7、吃青团
清明前后,江南一带主要是江浙皖沪一带有吃青团的风俗习惯。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,青色的,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,再包裹进豆沙馅儿。
8、枣糕
又叫“子推饼”,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,夹枣蒸食。
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,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,可以冷食,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。
这些习俗不仅传承了文化,更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许。愿清明节的习俗,将温暖与祝福传递给每一个人。
三、清明节文明安全祭扫倡议书
为积极实践文明、节俭、环保祭祀,倡导大家通过敬献鲜花、网上祭祀等方式寄托哀思,树立文明、绿色、健康的祭祀新风。
清明时节是森林火灾集中高发时期,家长带孩子祭扫时要遵守各地“禁燃放”规定,不燃烧纸钱香烛,更不要在山林中点燃明火、燃放爆竹、乱扔烟头等。一旦发现山林火灾,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,说清着火地点,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;家长孩子外出踏青时,也要注意用火安全,不在林区野炊、烧烤;野外用火结束后将点燃的碳屑等余火彻底熄灭,清理干净周围杂物后再离开,避免发生复燃。
四、假期安全防护
(1)预防电信诈骗
1.与孩子约定好每天的上网时长,文明上网,绿色上网。
2.假期期间,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、易发,请各位家长提醒孩子注意网络安全,上网牢记“三不一多”,即: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来电不轻信,个人信息不透露,转账汇款多核实。
3.警惕网络交友,教育孩子不随意加陌生人的联系方式,更不与网友私下见面。
4.提醒孩子上网不攻击、侮辱、诽谤他人,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;勿沉迷手机、沉迷游戏;不要随意透露自己和家人的信息;防范电信、网络诈骗,避免财产损失;若遭受网络欺凌、暴力、遇敲诈勒索等,应及时寻求父母帮助。
气温升高,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也进入高发期。特提醒大家注意:
1.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,如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、急性肠胃炎等,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,多喝开水,加强锻炼身体,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玩耍,有效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;
2.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,避免食用过期食品、生冷食品等,教育孩子不吃隔夜菜,预防肠道疾病;
3.教育孩子不去购买路边小吃、流动摊贩的食品,不暴饮暴食,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。
进入暮春,气温升高,不少孩子私自下水玩水、野泳,容易导致溺水悲剧发生。家长不管多忙,都要对孩子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。
1.防溺水六不
①不私自下水游泳;
②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
③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
④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
⑤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;
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
2.“四知道”
知去向、知同伴
知归时、知内容
3.“两会”
①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、劝阻并报告;
②会基本的自护、自救方法。
1.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平安出行。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,过马路做到“一停二看三通过”。
2.不驾驶机动车辆,16周岁以下的人员不得骑电动车上路。
3.不乘坐非营运、超载、已报废等车辆。
4.乘坐摩托车及电动车时必须配戴安全头盔。
请家长做好汛期及节假日期间防洪、防雷、防山体滑坡和各种地质灾害,不带孩子或让孩子自行结伴到不熟悉的景区、河流、湖泊、水库等危险区域游玩。
(6)心理健康
1.假期家长要多关注子女的学习、生活和身心健康,引导孩子多与父母、老师、同学沟通交流,多参加体育锻炼;
2.家人之间要多关爱、多理解、多宽容,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,构建和谐幸福家庭;
3.提醒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,完成好假期作业。
(7)其他安全
1.做好防汛、防雷安全,恶劣天气不要外出。远离围墙、排水口、内涝区域、电线杆等危险环境。
2.注意防性侵、防欺凌等事项,教育孩子不去不适宜自己年龄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、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、酒吧等场所游玩。
3.学会自救、求救。发生意外时,要在冷静自救的同时拨打父母的电话或急救电话求救(牢记号码:火警119 ,匪警110 ,急救中心120)。
放假期间,家长可以在合理安非下带领孩子参与各类活动,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,了解中国优秀专统文化,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、爱家乡的热情。学生的健康和安全,是学校家庭、社会的共同责任,让我们共同努力,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文明、安全而充实的假期。